2.与 HA 的关系:做“超级传感器”,而非“简陋控制器”
Miloco目前接入 HA 的方式有些“鸡肋”:它试图通过 API 去触发 HA 的自动化。 想法我是理解的,希望通过接入HA,实现“Miloco作为大脑判断,其他品牌电器执行指令”的效果。可是由于Miloco 目前的能力远不及 HA 的灵活,因此玩家们不太可能从HA转向Miloco。 建议:参考开源项目 Frigate 的思路,将 Miloco 定位为 HA 的“超级视觉传感器”。不要试图去接管自动化流程,而是专注于输出高质量的结构化数据(如:谁?在哪?干什么?)。把决策权交还给 HA,让用户能在 HA 强大的自动化引擎中调用这些“视觉参数”,这才是高阶玩家真正想要的。 3.内部定位:专注做“眼睛”,别抢“手脚”的活
对于规则引擎,我的建议是:切忌从零开始造轮子。 Miloco 的核心护城河应该是是视觉感知,而不是逻辑编排。现阶段另起炉灶去写一套简陋的规则系统毫无必要。建议团队尽快将视觉能力模块化,封装成独立的逻辑组件嵌入米家现有的自动化体系。 理想形态是:让 Miloco 专心做极其敏锐的“眼睛”,让米家自动化专心做执行有力的“手脚”。两者分工明确,体验才能质变。 总结
虽然挑了不少刺,但我依然对 Xiaomi Miloco 充满期待。它就像是一个刚刚学会睁眼看世界的婴儿,虽然动作笨拙,但底子极好。它标志着智能家居终于开始从“让用户适应规则”向“让 AI 适应用户”迈进。我一直期待拥有一位像《钢铁侠》里“贾维斯”那样的 AI 管家,很高兴看到小米正走在这条路上。